Monthly Archives: August 2007

那份必须承载的厚重——《南京》观后感

一直想好要看《南京》的,却也一直在犹豫。命中注定我是不适合看这类影片的,因为太容易感动,总是能很轻易地从头哭到尾,比如当年的《南京1937》,比如《辛德勒名单》,比如《夜与雾》。人类的历史并不总是光明与祥和,它承载更多的则是悲恸和苦难。只是有些历史,我们必须去承受它的重量。奥斯维辛的惨剧确实震撼心灵,可是我们的民族拥有一份比它更为惨痛黑暗的记忆。这份记忆是深入骨髓的,是每个人必须也应该去铭记的。历史,决不允许遗忘。

于是今天我走进了影院。不出所料,入座率寥寥无几,稍感欣慰的是观众中有几个和我同龄。直到开始放映上座率勉强达到10%左右。也好,相当于包场,气氛很衬这样一部沉重的记录片。

片头一开始就对准了南京的城墙,那已经有些残破、杂草充盈在缝隙间的城墙。上次在南京停留时间太短没留意到城墙的样子,然而西安的城墙我是见过的,高大,威严,古老,沧桑。最喜欢在日落的时候登上城墙,感受古城的叹息和希望。可是南京的城墙,传达出的,却是那么一种苍凉和悲伤,甚至是,绝望。

一直以来认识的南京大屠杀只是中日两国的事情,是灭绝人性的鬼子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为什么历史书没有记录呢,那十五位国际友人对20多万同胞的救命之恩。  约翰·拉贝,虽然身为纳粹党人,却成为自发设立的南京国际安全区的全面负责人,并无数次行走在街头巷尾,冒着生命危险阻止鬼子对中国人的摧残;约翰·马吉,冒死用16mm摄像机拍摄了40分钟的影像,重现了70年前那惨绝人寰的暴行;乔治·费奇,正是他在日军眼皮底下把胶片带回了华盛顿,现在又被还原到电影当中;还有米妮·沃琴,这位坚强的女性保护着安全区内所有的妇女, 尽其所能不让她们被日军蹂躏……南京的暴行不仅是幸存者心头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亦给这些在可以回国时仍选择留下的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上文提到的米妮·沃琴1940年因精神崩溃回到美国,一年后自杀;约翰·拉贝回国后将胶片寄给希特勒反遭盖世太保监禁,战后又被苏军拘留,后半生在潦倒中度过……我想起了《西线无战事》里雷马克题的卷首语:“这本书既不是一种控诉,也不是一份自白。他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即是逃过了炮弹,也还是被战争毁灭了。”

中国人民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记录片里,演员所扮演的均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所有台词也均源于他们的信件和日记。语言有时候是苍白无力的,有时候亦是掷地有声的。乔根·普罗斯诺、伍迪·哈里森、玛利尔·海明威等多名好莱坞明星所演绎出的那份沉重,让人恍惚以为他们就是当年的目击者,还原历史的真相。

而中国幸存者的故事,更是催人泪下。尤其是章志强老人的讲述,那一刻我听到电影院里传来不算低的抽泣声音——大家都在流泪呵。死亡永远是一件让人悲痛的事情,更何况是亲眼见证自己的亲人从生走到死的一刻,而且还是惨死?那几个日军演员找得太赞了,一看就不像什么好人,长得既猥琐又恶心。而有一个日本老兵的讲述实在让人气愤,我真觉得他是在笑着说出当年蹂躏中国妇女的事实,还一副理所当然的心态。对于屠城的惨状,一个日本兵竟然说出“日军无力管辖如此多的战俘,除了杀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别无选择”这样堂而皇之的理由…….叫他们日本鬼子简直在说他们是天使,魔鬼都不见得有这么邪恶。

曾经很喜欢一首反战歌曲《Scarborough Fair》,特别震撼于其中的一句:And to fight for a cause they’ve long ago forgotten,很尖锐地讽刺了战争的某个真实面。于是一直想找一个答案,一个可以战争的理由。我曾以为Theodor Storm给出的答案是最好的,他在《一片绿叶》里写了这样一段话:

就是为了这片土地,为了你,为了这片树林——为了这不出现陌生的东西,为了你不听陌生的语言,为了使这里的一切永远像它现在这个样子,像它应该是的样子。同时,也为了我们生活着,能够呼吸到纯洁、甜美、神圣的故乡的空气。

而在看完《西线无战事》后(<Im Westen nichts Neues>,总觉得德文原名味道足一些),发现我不得不反抗一下自己所喜欢的作家。Storm没有上过战场,抒发出的感情固然纯净美好,但也只是局限于文人情怀罢了。同样是对一战的描写,雷马克笔下的战争是那么清晰和刺眼。因为某几个永远也不会认识的大人物的想法,德国人突然和法国人还有俄国人成为敌人;而或许哪天这些大人物坐在一张桌子旁签好一份文件,大家转眼又是朋友。主人公博伊黙尔第一次杀死一个法国兵后发出的感慨是:“之前我对于你的概念是刺刀、步枪和手榴弹,而现在对你的概念则是你的妻子、你的脸和你我之间共同的东西……天哪,他们为什么不告诉我你们也是像我们一样的可怜人……我们为什么会是敌人呢,脱去这身军装,大家都可以是朋友啊……”

或许这才是战争真正的理由吧,为了某些人物的即得利益。于是士兵以及和平成为了理所当然的牺牲品。他们被灌输了自己国家的最高正义,坚信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生存和理想。然后成为或无辜或可恶的牺牲品。

从那以后开始打心底更加厌恶战争,厌恶那些利用战争达到自己渺小而可怜目的的人。看完《辛德勒名单》后再也没称呼过希特勒为“Mein Führer”, 亦发誓再也不玩《红色警戒》——当年就特别喜欢选德国,苦难而纯洁的灵魂们,请宽恕我……

整部电影下来,《南京》同样给了我反战的感觉。是的,这并不是一部反日情绪的影片,它只是试图通过那些珍贵的影像,还有扣问灵魂深处的讲述去叙述那样一个残酷到不真实的事实。尸横遍野的苍凉,难民们脸上无助胆怯的表情,满城的断井残垣…虽然都是静止的画面,却仿佛听到飞机隆隆的轰炸,看到不断蔓延的血光,感受到良知与人性被泯灭之后的人类是多么的丑恶。然后祈愿这样的灾难再也不要发生,不管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观后的反日情绪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我更多考虑的是那些日本人,如何在背负这如此沉重的历史真相罪过的同时心安理得地参拜靖国神社,心安理得地篡改历史事实,心安理得地否认南京大屠杀。

罪恶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但是可以宽恕。在维利·勃兰特跪下去的那一霎那,坚冰在每个波兰人心中融化。跪下去的是德国总理,站起来的是整个德意志民族。

我想,这也是我们必须承载这段历史的一个理由。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是不能够遗忘的,那是在每个人灵魂深处不断唱响的记忆。然而,抱着这样一份沉重记忆的我们,也在等待着可以得到稍许慰藉的理由,让这如同永无止尽黑暗的记忆能够照进一丝光亮,借以告慰不幸殒命的30万同胞。

请允许我引用同样是历史记录片,题材来自和南京大屠杀同样的年代,法国记录片《夜与雾》的旁白作为最后的结尾:

    “不是我的错”囚犯小头目说。
“不是我的错”集中营军官说。
“不是我的错”(他们说)
那是谁的错?
现在集中营冰冷的池塘里,水和垃圾把密密麻麻的坟墓填平了。水,寒冷而泥泞,就如同我们的记忆。
战争已经平息,但我们不能闭上眼睛。集中营周围的检阅广场上重新长出了青草,被遗忘了似的村庄依然危机重重。
集中营的火葬场已经废置许久了,纳粹的罪恶已成为如今孩子们的戏剧。
900万阴魂游荡在这郊区,有谁能从这倒塌的瞭望塔里提醒大家新的刽子手的到来?
他们的面目真的和我们不同吗?
在我们中间,囚犯小头目还苟延残喘,复生的军官和那些不为人知的告密者们,有人会对此拒绝相信或者随即抛在脑后。
我们用真诚的目光来审视这些废墟,仿佛已经被粉碎的怪物又重新沉甸甸地压在这碎石上。
当回忆回到过去,我们假装重新拾起希望。仿佛我们,以及那些在集中营里被残害的受害者们得到了治愈。
我们假装它只会在一个地点,一个时间,发生一次。
我们对周遭视而不见,假装听不见人类不停的哭泣。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请你一定要去看《南京》。
愿因战争而遭受不幸的,苦难而纯洁的灵魂安宁。
愿罪恶而血腥的灵魂被囚困在地狱的最深处,直到这个世界走到尽头。

ED3+ED6豪华版入手~

呼,22号发货23号到,看来快递果然比EMS快上很多啊…不过还是小小BS一下YLT的员工,能把中国工商银行看成中国银行,也算需要点本事吧?不过处理速度还挺快,刚放下电话邮箱里就飞进封已发货的邮件,比当初奥美那帮XXXX的家伙好太多了…

但我真的很奇怪,SC中文现在已经上市了为什么这次不给寄来…你不介意掏邮费我还介意改地址呢,非要寄到学校去吗…那岂不意味着放假我又得多背一个盒子回来,万一下半年YSO正版一出~~~还好日文版3周目已经是完成时了,不然非要熬死不可…

那么…发图~

 

白发魔女全套~包括了卡片、游戏说明书、完美攻略、官方设定集还有最棒的脚本小说~虽然字超小很费眼睛…………..

本来是6张卡片,嘿嘿瞧瞧我的RP,多送了一张哦~

ED6FC的DVD版~同样也有脚本小说、卡片6张、原声CD两张、攻略和游戏手册~555为什么没有官方设定集呀…虽然有下,可是日文虽然现在看习惯了,还是别扭>_<……….

脚本小说第一页~我粗略翻了一下,MS就是把游戏里的对话前面加上XX说……唉~还是照片姐姐的SC翻译更像小说些~

赠品全家福~话说白发魔女的手杖倒是让我联想到当年半条命白金版的枪模,不过感觉还是不错的啦~游击士手册最让我怨念了,里面居然什么都没有,还那么小,去哪里买这么小张的活页纸啊…鼠标垫还是ED3的摸着舒服,ED6的那个和YSF的一样,又硬又散发着塑胶的芬芳……..最边上是YLT关于SC迟到的解释信,不过好像什么都没说…

T-shirt1。长度和一条小短连衣裙差不多…

T-shirt2。长度同样同一条短连衣裙……摆明了就是男生的码子啊!真是过分…..

 附送的海报,其实真正的玄机在下一章~嘿嘿嘿嘿………….

那就是~两张一样的~YLT多送了偶一张~哈哈哈,可以拿去贴在宿舍的墙上了~遗憾就是不是SC的海报…话说约约在SC里是最帅滴~

最后再放张图,它清晰地说明了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变穷的…….

从新开始

    终于收拾好心情,也算是正式来到了这个地方。

    一直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当因为一些因素而被迫离开一些正在喜欢着的人和事,当能够回来的时候,却只敢站在门口不敢走进去,害怕原来的那个地方已经没有一丝一毫自己曾经存在的痕迹,害怕那个地方已经没有记忆里熟悉的天地。所以拖拉到今天,才有了旧家最后一篇告别日志和新家这里第一篇日志。

    又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的呢。当初弄这个家也只是为了备份,压根没想到真会有离开blogcn的一天。现在改着一大堆注册资料里的地址,cn改成bus是一件很简单的工作,心里却有点小小悲哀:难道就这么简单地,跟过去说了再见啊…

     既来之则安之,亦是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会随着时间流逝把这里浇灌成更美更好的花园。

    从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