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铜雀台说开了去

初期玛丽苏之作呢……

那时候还真是有颗红果果的少女心❤~

现在么……真是……老了 = =

—————————–

开始习惯每天看两集《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日子。

今天正好播到“三气周瑜”,对照演义应该是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好的,暂且抛开被罗贯中丑化形象的公瑾不谈…当镜头拉高拉远,电视里出现铜雀台全貌时,当曹丞相缓步在铜雀台行走,正要落笔写诗或者赋的时,突然想起了子桓。

此时正是建安十五年,铜雀台初成。两年后的建安十七年,三曹以及一些建安文人同登铜雀台并为之作赋,曹子建的《登台赋》也在此刻大放异彩,一时间传为美谈。后世起对子建文学上的推崇亦是从此刻开始的吧,直到谢灵运一句“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更是将这样的崇拜推至极限。

曹操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子建身上寻找着夭亡两年的仓舒的影子吧?平心而论,子建的《登台赋》以二十岁的才华来说的确出众,惜哉模仿痕迹略重,辞章虽然华美毕竟失却了建安风骨,而其中那些逢迎的歌功颂德看着实在有些别扭。当后世之人将子建的《登台赋》反复吟咏之时,似乎都忘记了,子桓也是“三曹”之一,他的《登台赋》短小清丽,没有刻意的目的,只是单纯为写赋而作,仅此而已。

说来三曹的文风,倒真的一点不像。曹操一代枭雄,笔下的诗文也充斥着英雄的豪迈气概,欲将满腔抱负、万里豪情付诸于笔端纸上。而子建灵巧,将自己的文采和拐弯抹角的奉承浑若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或者直抒一些文人气不太切实际的霸者豪情,自然易讨曹操的欢心。可是子桓是不同的,很多时候我想,他喜欢的享受的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写作的过程。中庭中的迷迭香,涉夏历秋种的甘蔗,自己儿时种下的柳树,或者路边被霜寒侵染的野草…他都能舒服随性地写一些短小清扬的诗赋,舒缓绵长却不失清新的味道。他从来不会故作姿态为这些小景引出什么苍茫的与天下而争的意味,也不会借机为自己的父亲歌功颂德。

因而子桓的作品在曹操看来或许远不如子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亦是如此。钟嵘《诗品》将其列为中品(这家伙是推崇华丽文风的,可以完全忽视,曹操可怜才列下品,要知道陶渊明的诗风基本上是受魏文帝影响啊!),史上对他的赋评价更是不高,称其抒情小赋,多书身边琐碎之物,故感情不够真切深沉,价值不大。难道,如子建般的华丽再加上刻意的立意才算是“价值很大”吗?两汉以来,赋的特点是词藻优美堆砌迭架,过于铺张华靡。魏晋时期的建安风骨与之恰恰相反,趋向口语话自然化,读之清新雅致。曹子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的赋品也大都模仿宋玉(也是个用词华丽的主儿)以及两汉名家,无丝毫建安风骨不说,反而开创了六朝华丽铺张的文风,以至唐朝韩愈、柳宗元等开始了“古文运动”。再加上古代文人满脑子的封建意识促使他们开始了近1700年的“抑丕扬植”,曹植的才华被无限制的夸大,与之对应的就是,曹子桓的作品渐渐湮没在大众(注意,是大众)的视野中,其作品更是在唐朝时大部分失传,是以今人提及“三曹”,大都知道的只有曹操的《短歌行》和曹植《七步诗》(实为世说新语杜撰,该诗并未收入子建本集。子建的诗歌于三曹中保留最多,其原因在于他有个疯狂的粉丝不遗余力搜集他的作品,而此诗最早出现于无敌野史《世说新语》,彼时该狂热粉丝早已入土不知道多少年),子桓更多只是像一个凑数的,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典论》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先河,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燕歌行》是为中国第一首在艺术上相当成熟的七言诗。

再说建安十七年的铜雀台。文人汇聚,少长咸集,那天的铜雀台上一定充满着赞誉声,奉承声,谈笑声。曹操必定拈须而笑,子建必定得意洋洋,在人群中的子桓呢,会不会暗然神伤,却依旧倔强地挺直身子,仰着头颅?

曹操的确担当的起“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称誉,可惜的是,在我看来他不是一个好父亲。

在曹昂和典韦因为他的一夜风流而毙命时,他选择先哭典韦;他喜欢让自己的儿子互相比较;他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或许他唯一真正爱的儿子就是仓舒。可惜,仓舒早夭。当同样为弟弟夭亡伤心的子桓去安慰自己的父亲时,刚从赤壁兵败的曹操回答他儿子的只是,不复仓舒。此乃我之不幸,汝曹之大幸焉。

子桓偏偏是那种各方面全面发展,却都并不非常拔尖的人。于是就有了那句欠扁之话,文不如子建,武不如子文,贤不如子修,智不如仓舒。子修早亡,仓舒早夭,子文善武,唯一能与他相较的只有子建。铜雀一赋,子建风光无限,而子桓呢,站在这个他多次登临,多次吟诗作赋的高台,想向父亲证明自己却在子建的光芒下黯然失色。子桓其实也是那类以文采自负的人,古往今来恐怕也只有他一个皇帝会把文章当成“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是,在他最引以为傲的方面,终究还是有个弟弟打败了他。

建安十七年邺城的春天,莺歌婉扬,天气和暖,春花烂漫,喧嚣之声充盈于耳。而高台上的曹子桓,只得一身清冷,仿佛和周围的春光格格不入。

铜雀台高,诗文已缈。忆兮文帝,黯然神消。清扬辞章,难敌妖娆。恭维声里,孤茕独傲。

 

Today on history:

  1. 2005:  混乱(2)

7 thoughts on “从铜雀台说开了去

  1. 云会卿

    说得太好了!!我也不待见曹植,觉得后人把他的文才吹得太玄乎了!他的诗文胜于绮艳而输于悱恻,气度胸襟也较他爹逊一等。
    而且这个人太感性了,感性得匮乏政治智商,如果曹老爹真的立他为世子,曹魏会灭得更早……他就一纯粹的文艺青年,绝非称职的王霸之主……
    因为丕少,我开始喜欢吃甘蔗ORZ……
    我也一直怨念:曹老爹你对丕少太狠了,掩面泪奔!……

    [回复]

    Reply
  2. 云会卿

    PS:某厚着脸皮说一句,曹冲字仓舒,不是苍舒……(←把这个吹毛求疵的烂人拖下去吊起打!!)

    [回复]

    Reply
  3. liebeyou

    话说,本姑娘喜欢子桓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一向是凑数的哈哈~
    只有如此,一读之下才猛觉惊艳,甚至觉得子桓小朋友你真是怀才不遇啊怀才不遇——一辈子的英明,就被不知所谓的七步诗给毁了!于是乎立刻同情心泛滥,摇身一变变成亲妈了~~

    珊同学testdaf考得如何?我写作文的时候突然魔障了,到最后完全不知所云,惨!上外的考场也总是那么垃圾,坐那桌子能坐出颈椎病来。。。

    [回复]

    Reply
  4. 小离

    刚到哈尔滨捏
    在一家很舒服的宾馆里用爸爸的电电偷瞄你的文章
    没有355的日子还真是不好过
    以前玩355的时候 感觉就是隔着屏幕看着子桓
    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跟穿越都差不多了

    好吧 可能这样说我已经有点发疯了

    可是迷恋不通过这种途径发泄一下是会憋疯的

    包里那本三曹诗集已经被蹂躏得不成样子了
    我承认自己是在车上偷偷摸摸的躲东躲西的看

    如果是以前没看过什么诗的话还真的以为是子建写得比较好
    罢了

    历史上一向是同情弱者的

    偶们喜欢子桓就够了~~
    HOHO 没人抢噢~

    [回复]

    Reply
  5. 风烟静

    网海茫茫,有缘相遇,过来拜访,=)
    其实想来也觉得好笑,喜欢太子的大家大概多多少少心里都会对陈王有些不满或不甘吧,实在是因为这个人,太子遭受了太多让我们觉得不公平的待遇了,不管是在他父亲眼前还是在千百年后的大众之间。七步成诗煮豆燃萁是天下皆晓,不管是谁听到曹丕的名字第一个联想到的大多都是这个,实在是让人想吐血加撞墙,愤怒和不甘简直不足以说清心情。不过,我想如此看重文章的太子只要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千百年后还有人诵读,不管有没有像曹子建那样被吹捧到天上去,他都会高兴的吧。这是他的永恒啊!

    [回复]

    Reply
  6. Lame Saint

    中国古文派系基本无偏好的伪子建党路过…………大小姐激动时果然非常有攻击性…………

    [回复]

    Reply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