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想到哪写到哪的影评。
>>>>>>>>>>>>>

1. 前夜
最喜欢的部分,每个人几乎都说着各地的方言,完美还原了刚建国时没有普通话的熙熙攘攘。那是离我这个年代太遥远的故事,开国大典的故事在我这一代心中的画面,可能更多集中在那副著名的油画,或者领导人身上。这也是第一次,能看到当年的幕后工作者,还有当年的百姓群众。
每当国歌响起,哪怕是录音机里的走调国歌都忍不住想起立。
最后老百姓争相送金属的画面直戳泪点。刚刚建国,百废待兴,中华民族的国土上打了有一百多年的仗。哪里有什么义务教育,大多数人就是纯粹的文盲。他们恐怕一辈子也没听说过镍铬这种奇怪的金属,然而他们把家里能找到的、所有金属制品都拿来了:厨师的勺子、孩子的长命锁、压箱底的金条、剧院的长刀……甚至还有大学实验室里,唯一的金属样本。
开国大典,新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刻,离不开革命先辈们的浴血奋斗,还有无数未曾在历史中留下姓名的人民。
昨天看到朋友票圈,德国人说,其实今年也是东德70周年,东德不在了,你们还在。
亦有个朋友说,中国已经取代了苏联,成为了存在时间最长的社会主义国家。
从1949到2019,社会主义阵营里,我们失去了老大哥,失去了东欧盟友,在没有任何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摸着石头,砥砺前行。
70年,我们做到了多少国家,几百年都无法完成的伟业。
这也是《前夜》之于我,情怀最加成的地方。
这也是最中国特色的地方。
有这样的中国百姓,中国,不会亡,也不会降,只会一直一直向前走,走到自1949年起,所有人心之所向的前方。

2. 相遇
是我很喜欢的题材,在我眼里却是个没讲好的故事。
关于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故事,我看过很多书与纪录片。我深知那个年代隐姓埋名科研者的牺牲与不易,并铭感五内。
我第一眼就看出男主角受到了过量辐射,也第一时间知道所谓的“动静”就是原子弹爆炸成功。但是可能出于故事叙述需要,影片弱化了高剂量辐射对人体的外在影响,哪怕有护士关于通知家属这样类似于病危通知的言论,男主的外在形象,很难看出他不久于人世。
然后就是公交车上的旁白。提到了他们一起看《青春之歌》。
那时我在想,这是隐喻吗?如果女主是林道静,男主是卢嘉川,还是江华?
我私心当然希望是江华的,这说明男主有病愈的机会,他们还将一起,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前进。
下车后的狂欢,发人民日报和号外的镜头很还原史实。
然后就是我当时没太看懂的,男主一直停留在原地,看着女主拿着号外冲他比划,并且被人群越挤越远。
看到男主摘下口罩,我才恍然大悟想,他是不是要死了,然而导演直接黑屏过去十几年,让已经成为中年人的女主,在电视上才第一次知晓,自己的初恋为何自那一别,消影无踪。
这时候我懂了,男主不是江华,是卢嘉川。
可是导演啊,这个年代,有多少人看过青春之歌,有多少人,能看过和你放在镜头里那本一模一样的,甚至一模一样旧的青春之歌?
你本可以还原高剂量辐射后高远所遭受的痛苦,让公交车上的重复回归于高远临死前的梦境。
你也可以用两人过去的碎片替代大段旁白,我甚至觉得可以点一点林道静和卢嘉川的故事。
多好的背景题材,多典型的那个时代的爱情。
可惜了,这本是我期待值最高的故事。

3. 夺冠
时间走到了1984……我依然没有出生,在我小时候每家都有了彩电,还是很难和这样的弄堂集体看电视产生共鸣。
但是冬冬演得真的很好。
小美说要出国,冬冬着急询问却被小朋友嘲笑的那段倒是会心一笑。确实是不分年代却属于所有中国孩子的童年啊。
一边是两个孩子之间懵懵懂懂的,你甚至都不能断言为爱情的感情;另一边是中国女排紧张激烈的决赛。女排的辉煌在我小时候还是留下了痕迹,我一直记得小时候有一个广告词“中国女排为了奋斗拼搏了一千次,现在她们还要拼搏第一千零一次”。虽然时至今日,我仍然很难对女排产生情怀,但是1984女排的战斗,确确实实让我联想到了2001中国男足出线世界杯。
那一刻,时代和兴趣的阻隔不复存在,我终于感受到了共鸣。
放弃和自己喜欢的好朋友说再见的机会,而选择回到房顶调试天线的冬冬,那是多么典型的,中国式青春啊。
我们每个人在国家和历史面前,都很渺小。我们的很多选择,也无法左右整个国家未来的走向。
但也正因为我们在这样的中国式青春环境中潜移默化。我们的集体主义,一样有着自己的英雄。
故事走到这里,其实已经可以写一个满分。冬冬和小美,就像我们年少时的一个缩影。我想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
然而生硬转折到长大后的重逢,太败笔了。
一瞬间那不再是你我的故事,不再是人民的故事。极为突兀地、变成了一个俗套的、功成名就的爱情故事。

4. 回归
大概是97年自己已经懂事记事,也亲眼熬夜看过香港回归的直播,因此这一部分在我心里比较寡淡,不功不过。
但也确实是第一次知道,为了2秒,中英代表在背后进行了怎样的博弈与谈判。
然而还是觉得,三条线没有很好地串在一起,割裂感有点严重。
仪仗队演员正步踢得真叫一个烂,难怪导演都没给几个镜头。
泪点是在《东方之珠》音乐响起来的时候。
但仔细想想,这更多的是感慨的眼泪。97年的我们有多么喜气洋洋,天真地觉得从此内地香港一家亲,19年的我就有多堵心和麻木。
我党苦心孤诣这么多年的统战工作,就这样被毁了。
这个问题不展开说了。
题材如果是98年使馆被炸会不会更好一点呢。虽然我明白,70年选7个节点,在当下的环境下,不可能不提及HK回归。

5. 北京你好
很欢脱的部分,剧本很棒,葛大爷演技carry全场。
把一个中年失意、市井圆滑又不失赤子之心的出租车司机演活了。
四川小孩一开始的口音我真的没反应过来,观影过程中影院里也全程欢声笑语。后面他说出“汶川”时,全场一片沉默。
汶川,真的是08年所有中国人心上的疤痕。
它已经长好了,看起来不会痛了。
却仍然能在不经意间,戳中你的心扉。
08年在我的记忆里,从开年起就一直多灾多难。512的地震,更是因为我在西安上学,而更加感同身受。
那天我拼命给所有朋友打电话想知道他们是否安好,那天我们晚上住在操场,看着西北高远而澄澈的夜空。
98年关于抗洪的记忆被唤醒,人民再一次众志成城。
08年奥运的成功简直像是给了所有人一针强心剂,自那以后,中国的腾飞势不可挡。
多难兴邦,天佑中华。

6. 白昼流星
其实这一部分,我某种意义上来说很能理解陈凯歌的用意。牧民相信白昼流星能给家乡带来好运与脱贫,多年前来到这里却没有选择回去的老知青带着迷途的青年,看到了象征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白昼流星”。
很浪漫主义的叙事,配合片中的场景,是大片的感觉。
但是。但是。
剧本太支离破碎,脱离现实的地方有太多太多。到两小孩被抓时我其实还能忍受,但是结局冲进人群接航天员、医护人员崴脚、航天员发表讲话、老李倒下那里,实在是尴尬到不忍直视。
违和感太浓厚,你一看就是演员说着尴尬的台词演着尴尬的戏。
老李的形象太刻板印象,太教科书级的“安于清贫、勇于奉献”。但是什么年代了啊,能不能让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还有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受到应有的待遇与福利?
社会主义精神物质文明建设,也讲究一个与时俱进不是?

7. 护航
一个假小子的成长史。
也同样带有鲜明中国式青春和中国式集体主义的烙印。
军人的付出、军人的牺牲、军人的战友情,在镜头混剪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哪怕是和平年代,我们能如此岁月静好,也是因为有人替我们将黑暗挡在了后面。
说实话,前两年看到所谓“妇女回归家庭”的言论我还有些担忧。
但看看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还有护航,我放心了。
这个国家,依然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国家,依然是支持男女平权的国家。
向人民子弟兵致敬。

8. 结语
又是一个凌晨爬起来看阅兵的经历,全程心潮澎湃。也第一次看到如此有人文关怀的阅兵,给这一届的总策划点赞。
能明显感受到四个字:继往开来。
晚上看电影,在黑暗中无声泪流满面。
那一个个片段背后,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奋斗史,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进取心,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定心丸。

挂着1949车牌的空车,静静行驶在长安街。
空荡荡的座椅,安置在烈士陵园。
天安门广场,红旗每天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按时升起。

革命先辈们,建国先辈们,你们看见了吗。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长缨在手,不惧苍龙。
这盛世,如您所愿。
这盛世,也必将如我们所愿。

Today on history:

  1. 2017:  寿楼春·祭外祖(0)
  2. 2008:  终(0)
  3. 2008:  一个人的深渊(0)
  4. 2006:  我的大学记·乱七八糟的杂七杂八(13)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