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故乡的故乡

应学弟的要求写的东西……所谓“大时代背景下祖辈父辈的记忆”,话说,这种题目不是应该由祖辈父辈来写吗……不过该学弟从九月一号一直要到九月四号,真是锲而不舍到让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于是昨天下午随意捏出来一篇,写完后却觉得有点跑题…

罢了,反正一直很想给碧口写点东西。

《不是故乡的故乡》   By 珊痕

—————->>>>

它不是一个可以和周庄、吴镇齐名的小镇,也不是一个能和凤凰、丽江相比较的小城。也许它的名气仅限于甘肃省,若不是本次汶川地震,可能很多人这辈子都不会留意这个叫做“碧口”,和通渭县马营镇、永登县红城镇、华亭安口镇并称为“甘肃四大名镇”的地方。

我不是甘肃人,在碧口亦只短短停留过数星期。然而我知道那里是我的一个故乡,一个我的祖辈父辈奋斗了十余年的地方。他们将青春和汗水留在了那一片青山绿水之间,成就了白龙江水电站,成就了他们生涯中无数印记中明亮的一笔。

于是这个地方就那样深刻地印在我的记忆中,午夜梦回也会有着那山那水依稀的影子,仿佛不是作为记忆,而是一种流淌在血液里传承的元素存在。而每当想到那座以规模来说甚小的白龙江水电站,心头淌过的亦是温暖的感觉,就像是和一家人在一起,就像是穿越了时空,看着我的外祖父、父亲、母亲、二姨和二姨父在那片土地上生活奋斗,从1967,到1979

我的外祖父,出生于当时的广州国民政府,一个地方法院院长的家。战争的阴霾没有打消他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在建国之初毅然放弃出国的契机,留在了新中国,和众多怀抱着同样梦想的知识分子一起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新事物的发展是光明而曲折的,黄河上数十个水电站的功劳并不能阻挡别有用心分子的脚步。不是没有前兆,不是没有离开的机会,外祖父依然执着于新中国的水利建设,在那样艰难的时刻,他仍然没有放弃建设自己的祖国。

1967,十年的烽火硝烟只是刚刚开了个头。顶着“反动学术权威”“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外祖父一家被下放到碧口镇,修筑白龙江水电站。纵使他身为一工区开发总工程师,然而工地条件毕竟是艰苦的,住的是毛毡房,吃的是粗粮。碧口不大,虽然山清水秀生态环境极好,在那样的年代物质条件总归匮乏。然而在那样的条件下,外祖父却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调压井打法,把从前的三进三出变为两进两出,从而大大提高了打调压井的效率以及减少了无谓的金钱损耗。十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平反昭雪,工期完成,外祖父离开了碧口,告别了黄河,投入到当时颇负盛名的葛洲坝水电站建设当中。然而我知道,外祖父的心从没有离开碧口,从没有。

外祖父常说,那是他在最黯淡的年代里最为光辉的成就。1995年外祖父被返聘回碧口担任了一阵子技术顾问。当年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景象仿佛依旧历历在目,如同昨日重现。幼小的我陪伴他故地重游,不经意抬头,发现白发苍苍的老人已是泪流满面。

父亲去碧口去的稍晚,大约是在1969年。三工区主要负责混凝土的调配与浇铸,父亲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投入到那尘土漫天的工地建设当中,直到1979年。

又是十年。初来乍到的大学毕业生,到离开时已是而立之年。人生最为美好的,最为意气风发的十年,属于奋斗的黄金年代,父亲是在碧口度过的。一次次的调度,一次次夜以继日的计算,在那个计算机根本没有被广泛应用的年代,父亲的演算纸不知道累积的有多高多厚。而那十年的积淀也成就了他日后的辉煌:恢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第二年,在复习了三个月的情况下,父亲成功考上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已并入武汉大学)的研究生,离开了他奋斗了十年,沉淀着一个青年从飞扬到沉着的成长的碧口。

还有母亲,她的青春年华也留在了碧口那片土地。工地的测量人员,漫天飞扬的混凝土沙尘模糊了本该青春姣好的脸庞,“狗崽子”的身份(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反革命子女的称谓)让她失去了在黄金时期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直到1980年才重新返回了校园;还有二姨和二姨夫,十年间在碧口兢兢业业,对各种混凝土样品进行测试实验;还有外祖母,在那人人自危的年代依旧追随外祖父来到了这里,管理档案室里的资料。曾经心高气傲,身为满清皇族后裔的大小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与厚重繁复的资料一对坐就是十余年。外祖父很少得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在碧口长街上上演了很多,很多。

然而如今回忆起这段黯淡而艰苦的岁月,他们脸上的表情大都是怀念的笑意。工地生活虽然辛苦,却也不乏趣味。比如母亲的篮球打的风生水起,在整个工区都赫赫有名;比如父亲和几个同学去山上抓野鸡,几个大学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在山上烤鸡差点引起大火;比如二姨和二姨父如小说一般的相识相知;比如……

 

碧口。

我知道,那里是我祖辈父辈为之奋斗的土地,那里沉淀着他们的青春年华,他们的智慧汗水,他们成长的故事。曾经举家旧地重游,一起走在碧口唯一的那一条长街。青石依旧,点点的苔痕在路面上磨出了那样和谐古老的画面。街旁的木房静默地卧在雨中,隔着便是那一道青山秀水。碧峰沟水依旧清亮,雨幕中的碧口却又有些不真实。一家人漫步期间,走着走着,仿佛觉得时间开始倒流,他们都变回了当年的青春飞扬,意气风发。指点间我仿佛看到了热闹的工地,看到了漫天的扬尘,看到了只属于那个年代的坚持和向往。而我也确确实实的知道,属于祖辈父辈的记忆已经深深融进我的血液里——

这片土地,不是故乡却已经胜似故乡。

Today on history:

  1. 2006:  江南游记(4)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